信访服务群众的一线平台,是一份承担了满身责任的工作,一个寄托了无数希望的岗位。老庞与信访结缘17个年头了,从2003年在县委信访办开始,历任县委信访办主任,信访局副局长、局长,司法局长,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至今。他的职务不断调整变化,但始终不变的是坚定不移的宗旨意识和为民解难的信访情怀。从事信访工作17年来,他为民解难、为党分忧,接待信访群众30000多人次,处理信访问题6000余件,化解矛盾纠纷2000多起,虽没有豪言壮语、没有惊天伟业,却凭着党性、良心、责任和人品赢得了组织的肯定,同事的尊敬和群众的爱戴。
爱岗敬业,做改革创新的用心人
信访工作是连接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,是被公认为“天下第一难事”、是一份清贫而不清闲的工作,指责谩骂司空见惯、缠访闹访屡见不鲜、求助求决络绎不绝、加班加点家常便饭。他任劳任怨、履职尽责,从未因个人的事向组织提任何要求。在信访局工作时,有位关心他的朋友开玩笑地说:“你这么辛苦怎么不向组织申请调离这个‘金钱桔’的小单位”。他幽默地说:“金钱桔表面虽小,但是内容丰富,群众的事无小事,能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,我感到很充实。”
他是信访创新的用心人,时刻关注国家法律政策的调整和信访制度改革的精神,与时俱进、主动担当、敢于创新。2014年,为化解一起疑难复杂信访问题,认真研究《湖南省百例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听证化解办法》,拿出了具体工作方案,呈报市局和县委、县政府审定。组织召开了全省首例县级信访公开听证化解会,省、市信访局派出相关负责人现场观摩,上百名干部群众现场参与,电视台记者全程摄像并制作成光盘,听证会经验做法在全市信访系统推介。
2018年,已调离信访局任司法局长的他,为化解矛盾纠纷,促进社会稳定,积极探索第三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,与县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联系,创建了海兰心理咨询室。帮助失意人群、失独家庭、留守儿童、空巢老人、精神偏执人员走出生活阴影,重拾阳光生活,协助解决信访问题12起,化解矛盾纠纷68件。
勇于担当,做攻坚克难的有心人
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他是信访积案的有心人,他对全县信访工作173名重点对象的情况都了如指掌,对涉及信访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了然于胸,对各类信访问题产生的成因明察秋毫,对各类信访该解决的问题总能因案施策,对症下药。
2005年企业改制时,部分企业因诸多方面的原因存在一些遗留问题,长期以来矛盾凸显,反响非常强烈。为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,他走访当事人100多人次,查阅相关资料2000多份,组织召开协调会30余次,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工作建议20多条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他的努力下,湘北药厂、新厦水泥厂、物资局贸易公司、工程公司、冷冻厂、气门厂等改制企业涉及800多人的遗留问题有效化解。
矢志为民,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
信访工作直接与群众打交道,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。他是信访群众的贴心人,他的座右铭上有这样一名话,“做人做事要有爱心,做信访工作更要有爱心。”信访群众多数都是弱势群体,“人不伤心不流泪、人无难事不上访”。面对群众求助的眼神,他把来访群众当家人,把群众反映的事当家事,热情接待,真情沟通,倾情帮助解决。
2004年8月25日,一位下肢瘫痪的农村妇女在县委办信访室找到了他,在接谈中得知:她因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导致下肢瘫痪,30多岁与一名残疾人结婚,婚后生活非常艰辛。今年15岁的儿子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临澧一中,开学临近,儿子读书的学费还没有着落。接待后的第三天,他利用星期六的时间专程下访信访对象的家中,鼓励他们要有生活的信心,勉励孩子要努力学习,早日撑起这个苦难的家,并自掏腰包2000元给他做学费。自此,他把这个家庭作为自己的结对帮扶对象,一直帮扶到孩子大学毕业。
多年来,他心系群众无怨无悔,兢兢业业,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。常年工作的劳累,年过50的他身患糖尿病、颈椎病,常年打针吃药,但一直坚持工作,从未请假休息。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,他的付出和努力换回了一大摞荣誉证书,换回了群众的好口碑。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:“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群众更坚实,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群众更强大,没有一种营养比来自群众更丰富,没有一种事业比让群众幸福更伟大”。